近日,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生新开课程《工程材料失效分析与制造设计》课程考核答辩会在陈瑞球楼举行。材料学院研究生教学副院长王敏应邀出席答辩会。本次考核采用学生分组答辩的形式进行,由5个小组的学生围绕课程中所研究的实践课题进行阐述并回答任课教师提问。

材料学院积极贯彻落实国家大力发展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精神,本专业学位硕士点从2009年开始招收并培养全日制“材料工程”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每年招生近60名。学院始终积极探索适合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生培养模式,开拓创新,在学生培养方面坚持以专业实践为导向,重视实践和应用,培养学生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良好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团队精神和良好的适应能力。开设《工程材料失效分析与制造设计》课程是学院对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的一次改革,本课程旨在加强学生专业课程实践训练,使学生在进入学位论文研究之前掌握基本的实践理论和技能,更好地将所学的理论知识融会贯通,并用于实践创新。课程整合了学院的优势资源,依托学院的金属基复合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模具CAD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上海市激光制造与材料改性重点实验室和凝固科学与技术研究所这4个平台,并邀请上海交通大学“材料工程”纳米技术及应用实践基地(上海市首批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基地)的合作单位——上海纳米技术及应用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纳米中心”)参与到课程建设中。该课程是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必修课,共4个学分,邀请学院4个参与平台中实践指导经验丰富的4名教师以及1名来自“纳米中心”的高级工程师共同担任任课教师,围绕《工程材料失效分析与制造设计》这一主题为学生提供具有前沿性和开放性的应用课题研究方向,由学生根据自身爱好和特长进行双向选择,并为学生配备实践经验丰富的导师给予全程指导。

选修《工程材料失效分析与制造设计》课程的学生分成五大组,分别进入材料学院4个参与平台以及“纳米中心”进行应用课题研究,详细学习工程材料的制备、了解造成工程材料失效的影响因素,然后自己动手制作金相、试棒和试块等,在各自实验室或者实验管理中心的分析测试设备上,进行拉伸和疲劳等试验,分析失效的原因。本课程从文献查阅、方案设计、试样制备、检测表征和结果分析等方面为学生提供一整套完整的实践训练,使学生通过训练学到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一般方法,并达到举一反三和触类旁通的目的,真正提高工程实践创新能力。
五个学生组之间专业跨度较大,既有传统工艺方面的研究,也有高科技纳米材料方面的研究,给课程考核带来了难度,于是任课教师们采取了分小组答辩的考核方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工程材料失效分析与制造设计》是一门新开设的实践类课程,经过一个学期的摸索实践,通过任课教师和学生共同努力以及学院的大力支持,已经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取得了预期的效果。材料学院表示,今后还将进一步改进,争取将该门课程打造成精品实践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