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 · · · ·
当前位置: 上海交通大学新闻网 > 学术动态 > 正文
附属九院范先群教授领衔攻克眼眶疾病治疗瓶颈问题[图]
“眼眶外科修复材料和关键技术的研发和应用”项目获上海市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发布时间]: 2015年05月22日
[推荐新闻]     [我要纠错] 字号:[ ]
[责任编辑]: 孙佳

在2014年度上海市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上海交通大学共有25项成果荣获2014年度上海市科学技术奖,其中特等奖1项、一等奖7项、二等奖11项、三等奖6项,获一等奖项目数和获奖项目总数均继续保持上海市第一位。在这7项一等奖中,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九院院长范先群教授团队完成的“眼眶外科修复材料和关键技术的研发和应用”项目获上海市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该项目通过研发适应眼眶特殊微环境的修复材料,开展眼眶外科内镜导航手术系统的研发和临床应用,攻克目前眼眶疾病治疗中存在的瓶颈问题,以促进眼眶外科快速发展。  

眼眶病严重影响视功能,临床表现复杂,治疗极其困难。眼眶炎症、肿瘤和外伤等均可导致视力下降甚至失明、复视,眼球内陷和颅面畸形,严重者可危及生命。  

眼眶病主要依靠手术治疗。眼眶结构复杂,包含眼球、视神经等重要组织,使手术空间狭小、暴露困难,且目前临床使用的修复材料不能降解、易于引起各类并发症,临床处理非常棘手。如何在眼眶骨折、甲状腺相关性眼病、视神经管骨折等复杂眼眶疾病的治疗中,最大程度地实现视功能重建和眼眶外形修复,是眼科亟待解决的临床难题。  

该项目着眼于当前眼眶外科修复材料和手术技术中存在的关键问题。一方面研究眼眶微环境特点,包括干细胞成骨分化调控通路、鼻窦粘膜成骨调节作用等;并采用基因修饰技术,将骨形态发生蛋白2(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BMP-2)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VEGF)双基因增强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s, BMSCs)复合可降解材料修复眼眶骨缺损,改善修复效果;研发可降解功能化聚合物材料,有效调控其理化和生物性能,使其适用于眼眶修复重建;开展新型生物材料的临床应用,个性化设计修复材料,经临床验证可显著提高疗效。另一方面,本项目以眼眶解剖结构为基础,采用医学影像学数据处理和三维建模技术,结合虚拟手术技术,研发眼眶手术导航系统,继而开创眼眶内镜导航系统这一新型手术模式,应用于眼眶骨折修复、眼眶减压、视神经管减压等复杂眼眶手术中。临床研究结果表明,该手术系统可以显著提高眼眶外科手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 徐英 
[摄影]:
[供稿单位]: 九院
[阅读]: 人次 [推荐新闻]         [我要纠错]         [关闭窗口]
[推荐]: 人次
更多相关新闻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
  高级搜索
更多. . .
贺林院士荣获2011年度上海市... [图]
Science杂志发表上海交大拓扑...
上海交大12项成果获2011年国...
交大环境科学与生态学入围ESI...
2011年高校十大科技进展揭晓 ...
张国良教授撰文阐释国内传媒...
汉族人群精神分裂症致病机制...
李海滨课题组研制成功新型光...
胡伟教授领衔获得国家社科基...
研究发现肿瘤复发机制如“凤... [图]
上海交大博士生顾若虚在计算...
上海交通大学中国医院发展研... [图]
新成果:胎儿生长评估国际标...
上海交大文科学报转载率表现突出
微生物源绿色环保型农药的创... [图]
投稿须知 | 联系我们
沪ICP备020861  上海交通大学新闻中心版权所有  新闻网编辑部维护